天價CAR-T賣不掉,細胞基因治療下半場如何翻盤?|最前線

文|胡香贇編輯|海若鏡站在當下,展望未來一片繁華,回首過去滿是泥濘。這大概是國內細胞與基因治療(CGT)領域這兩年最真實的寫照。一方面,動輒百萬的CAR-T不好賣已經不再是秘密,艱難增長的處方數量就是

文|胡香贇

編輯|海若鏡

站在當下,展望未來一片繁華,回首過去滿是泥濘。這大概是國內細胞與基因治療(CGT)領域這兩年最真實的寫照。

一方面,動輒百萬的CAR-T不好賣已經不再是秘密,艱難增長的處方數量就是最好寫照;另一方面,“風向標”美國FDA在去年年末先掀起CAR-T的“致癌風波”,後叫停國內相關企業的臨床試驗,都為行業帶來一絲不確定性。而尚仍處在早期發展階段的CGT領域,最擔憂的就是“有不好的信號出現”。

價格降不下來怎麼辦?未來的開發方向在何處?如何提高研發到產業化整個過程的效率?這些問題不斷困擾著CGT企業。

1月18日,翊博生物集團和北京亦莊生物醫藥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主辦,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指導的首屆“北京CGT新趨勢發佈會”上,來自政府、投資機構和企業多方的從業者紛紛帶來自己的思考。

在最初始的開發原理上,中國科學院研究員杜洋提到,免疫細胞療法在血液系統中的效果已經得到充足證明。當前,它最大的問題在於,響應好的免疫檢查點治療的療效很顯著,但“有些沒有響應”。此外,免疫分化和危險因素也導致它在臨床應用推廣需要進一步探索。比如,抗原特異性比較復雜、腫瘤微環境的屏障這對療效的影響非常大,就需要在腫瘤的特異性抗原識別方面進一步提高,也就是改進和完善免疫治療的遞送系統。

連通產業鏈上下遊各個環節,提高整體效率,或許也是解法之一。惠每資本創始人羅如澍提到,醫藥、醫療和醫保“三醫合一”是為整個產業鏈提供更多結構性發展機會的方法。“無論是上端的醫療產品,還是下端的金融產品,實現的場所都是醫院。在海外,這個鏈條的各個環節都有很多巨頭公司,各自為政,效率反而不好。但中國市場處在一個新建的過程,有很多機會將其打通、提高產業效率。”

他以當前北京地區整體的CGT產業為例介紹稱,任何產品開發的起點都在上遊平臺化企業中,從細胞、體外動物身上開始;後續無論是人體臨床還是上市後的使用,最終要回到醫院裡。先有上遊供應鏈基建的成立,然後才有持續的研發進展、市場營銷,最終落地到患者手裡。而北京地區豐富的醫療資源恰恰使其成為“臨床試驗和產品使用”的核心。

“如果能通過跟園區戰略發展結合,扶植類似於翊博生物這樣的平臺型生物科技公司,到後期時連接惠每打造的商業化平臺,打通研發生產,到臨床試驗、營銷、服務整個環節,實現從藥物研發到保險的服務整個產業鏈的貫通,就能讓整個生態體系變得更加完善。”

此外,錢從哪裡來,還會不會來?仍然是CGT產業鏈上下遊企業當前最關心的問題。

醫藥魔方數據顯示,2023年國內醫療健康領域一級市場投融資金額為829.2億元,環比下降34.41%;從近5年來趨勢上看,細胞療法、基因編輯賽道的關註度在不斷走低。

近日,有CGT領域明星創業者對36氪直言,“看人投錢”的時代已經過去,融資時所有人的起點都是一樣的。“我們都很難,別的企業更可想而知。”

翊博生物聯合創人程鏵在分享中提到,當前的醫藥市場寒冬下,資本方“對很多技術非常猶豫”,許多都會問做到了臨床第幾期。“其實,不應該盲目看臨床試驗到了哪個階段,因為哪怕是臨床3期也依然會有很多試驗失敗。更希望資本方看技術時要看基本盤,隻要基本盤合理,成功隻是一個時間問題。”

這一過程中,在多數企業看來,“出海”是CGT企業尋求生存空間的方法,尤其是在2023年,西比曼、傳奇生物、亙喜生物等企業相繼與跨國藥企達成大額BD交易、並購事件之後。

可瑞生物創始人謝興旺表示,這既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挑戰的一面。“每傢企業可能都有成為跨國公司的夢想,但還是要現實一點。第一階段,和MNC合作得到技術上的背書和認可不可避免,這一過程中或許要交些‘學費’,但後者有非常好的市場準入和商業化體系,和MNC學習的過程也是自己沉淀的過程。也許我們賣兩、三個產品之後,從第四個產品開始,就可以真正地自己去賺全球市場的錢。”

搜虎頭條, 发布者:天天娛樂,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sohunews.net/jiankang/1248.html

讚! (0)
Previous 2024年2月5日 下午10:58
Next 2024年2月5日 下午10:5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