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觀察丨近視防控亂象下,角膜塑形鏡撬動百億市場的背後…

前不久,“曬眼皮”莫名上了熱搜。顧名思義,就是在太陽底下閉眼,讓眼皮享受日光浴。不少近視患者相信,這種做法可以延緩近視,甚至可以讓近視度數“清零”。毫無疑問,這是一個收割智商稅的做法,曬眼皮不但不會緩

前不久,“曬眼皮”莫名上了熱搜。顧名思義,就是在太陽底下閉眼,讓眼皮享受日光浴。

不少近視患者相信,這種做法可以延緩近視,甚至可以讓近視度數“清零”。毫無疑問,這是一個收割智商稅的做法,曬眼皮不但不會緩解近視,還有可能曬傷眼球和眼瞼皮膚。

不過,當許多人對這個說法趨之若鶩,其實能窺探到一個嚴峻的社會問題:近視高發、低齡化。

國傢衛生健康委員會數據顯示,我國超7億人為近視患者,其中兒童青少年總體近視率為52.7%,兒童青少年近視率居世界第一。許多傢長都擔心自己的孩子小小年紀,就戴上了厚厚的鏡片。

當近視變得普遍化,隨之而來的,是傢長群體的“近視焦慮”和龐大的市場需求。據新華網相關報道,有部分商傢通過“降低近視”“治愈近視”等噱頭,兜售缺乏科學依據的產品,比如近視滴眼液、近視眼壓療器、明目膏等等。這類產品價格不菲,效果存疑,有的還存在危害兒童青少年健康的風險。

事實上,近視是不可治愈的,並沒有所謂的“偏方神藥”,我們能做的隻是盡一切可能延緩近視的發展,盡量避免成為高度近視。目前被科學認證有效的方法主要包括兩大類:一類是光學手段,如多點離焦框架眼鏡、角膜塑形鏡(OK鏡)等;另一類是藥物手段,如低濃度阿托品滴眼液等;其中,綜合比較來看,角膜塑形鏡(OK鏡)是安全有效、臨床應用時間較長且研究最為充分的手段。

需要註意的是,近年來,面對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的巨大需求,除了眼科醫院和眼視光門診等專業機構日益增多以外,各類形形色色的近視防控機構和眼視光中心,也如雨後春筍般崛起。不少機構利用傢長對孩子近視的焦慮以及在專業知識上的盲點,虛假包裝、誇大功效,讓人防不勝防。

在NBA比賽中,一場賽事的勝利離不開戰術的制定、球員的配合。那麼,在近視防控這場必須要贏的比賽中,陷入焦慮的傢長們要如何做,才能避免踏入“戰術陷阱”,走向勝利的方向呢?

角膜塑形鏡的“價值真容”

在近視防控上,大部分國人花的力氣不少,但知識盲區更多。

為了防控近視,很多人會給電子產品貼各種“防藍光”膜,睡前敷眼貼或蒸汽眼罩,買一大堆護眼產品等等。

但其實,他們並不知道這些方法有沒有效果。隻要買了用了,至少心理上舒服了。

到目前,在控制兒童青少年近視增長這塊,被認為比較有效的方式有配戴多點離焦框架眼鏡、角膜塑形鏡等。但哪種更適合自己、更有效,大部分人往往了解不足。

那麼,角膜塑形鏡究竟如何防控近視?相比多點離焦框架眼鏡又有哪些優點?

這需要從內在原理上尋找答案。

多點離焦框架眼鏡,顧名思義就是鏡片除了中央有正常用來看遠的光學區以外,周邊還分佈著用於近視控制的“離焦區”,其由數百個微小的正透鏡組成,光線通過鏡片後可以形成視網膜中央聚焦像及周邊近視性離焦像,讓眼睛在獲得清晰視力的同時,抑制眼軸增長,控制近視度數加深。

理論上來說,無論哪種品牌的多點離焦框架眼鏡,一般要求全天配戴12小時以上,才可以達到最佳防控效果。因此,多點離焦框架眼鏡的防控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配戴者的依從性,而很多傢長和近視患者又存在“眼鏡戴多了不好”的誤區,特別是一些低度近視或一眼近視一眼正常的患者,戴鏡依從性往往不好,導致配了多點離焦框架眼鏡,近視防控效果依然不佳。

而角膜塑形鏡的控制原理,則是通過其獨特的逆幾何設計(與角膜本身的形態相反),經過夜間配戴能夠可逆性地改變配戴者的角膜形態,導致角膜中央變平而中周部微微隆起,角膜中央變平可以矯正近視度數從而提高裸眼視力,中周部微微隆起能夠提供視網膜周邊的近視化離焦信號,在擁有清晰裸眼視力的同時能減緩眼軸增長,有效控制近視度數發展。

角膜塑形鏡最大的特點是晚上戴鏡,白天取下鏡片後能保持一天的清晰視線,與多點離焦框架眼鏡相比,它不存在因為白天戴鏡“依從性“不好而導致近視防控效果不佳的問題;同時,也有效解決了配戴框架眼鏡“運動不方便”、“阻礙視野”及“眼鏡掉落損壞”等問題,有助於提升孩子的自信心。角膜塑形鏡的另一大特點是個性化設計,它的各個鏡片弧段是可以調整的,能夠根據孩子的眼部形態和參數進行個性化的設計,從而保證其最佳的近視防控效果和最好的戴鏡安全性,這也是多點離焦框架眼鏡無法實現的。

前不久,愛爾眼科被全球知名跨國型市場咨詢公司沙利文,授予“中國角膜塑形鏡驗配量第一(累計超100萬例)”等系列認證。近期,愛爾眼科從在其醫療機構驗配的眾多角膜塑形鏡配戴者中隨機選取了1萬多名配戴者的數據進行分析,並發佈了《愛爾眼科角膜塑形鏡臨床應用大數據報告》(以下簡稱《報告》)。

根據《報告》,使用角膜塑形鏡一個月後,低度近視人群中的95.1%可使視力提升至0.8及以上。即使是中度的近視人群(300-600度之間),在配戴角膜塑形鏡一個月後,也有86.7%的患者裸眼視力可提高至0.8及以上,三個月後這個比例能達到89.40%。

因眼軸生長不可逆,對於適齡兒童青少年,越早配戴角膜塑形鏡,到成年近視度數穩定時,眼軸累計增長的量越小。

深度觀察丨近視防控亂象下,角膜塑形鏡撬動百億市場的背後…

此外,角膜塑形鏡的近視防控療效也獲得國傢有關部門和多項專傢共識的認可,並納入多項近視防控政策,《近視管理白皮書(2022)》直接指出:“角膜塑形鏡,是目前臨床上應用於近視控制最有效的幹預方法之一。”

從應用率上看,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角膜塑形鏡臨床應用率僅為1.26%,這數字到了2021年也僅提升至1.68%,遠遠低於2018年的中國香港(9.7%)、中國臺灣(5.4%)和美國(3.50%)。由此可見,中國角膜塑形鏡市場還有巨大的增長空間,前景可觀。

在未來,隨著角膜塑形鏡在近視防控方面的優勢不斷被視光行業從業者、近視患者及傢長所熟知,預計會有更多的人采用這種近視防控方式。

深度觀察丨近視防控亂象下,角膜塑形鏡撬動百億市場的背後…

角膜塑形鏡發展的三大階段

隨著應用率的逐步提升,角膜塑形鏡也在創造龐大的市場規模。

華經產業研究院預計,到2025年中國角膜塑形鏡在國內8-18歲青少年近視人群中的滲透率可達到3.48%,終端市場規模達431.4億元。

不過,回過頭來看,中國角膜塑形鏡形成當下的市場規模,並非一帆風順的,而是經歷了探索、規范和發展三個階段。

深度觀察丨近視防控亂象下,角膜塑形鏡撬動百億市場的背後…

1、探索階段(1997-2000年)

縱觀全球,第一代角膜塑形鏡早在1956年就誕生了。但直到1997年,我國才進入角膜塑形鏡的探索階段。

1997年,角膜塑形鏡進入中國,不過,當時市場對這項技術了解不深、管理不規范,出現了很多不良現象。比如,一些不具備資質的公司和眼鏡店在利益的驅使下,紛紛將角膜塑形鏡當做普通商品出售。然而他們並不專業,也很少提醒配戴者要註意使用衛生,患者教育做的很不充分,導致很多配戴者沒有及時復查,甚至在感覺不適後也沒有及時就診,最後出現問題。

值得高興的是,國傢從那時起已開始密集關註監管問題。

深度觀察丨近視防控亂象下,角膜塑形鏡撬動百億市場的背後…

2、規范階段(2001-2018年)

2002年,國內第四代角膜塑形鏡已經出現。

其鏡片選取高透氧系數材料,工藝設計采用四區多弧設計,能夠保證安全過夜配戴,鏡片塑形效果快、配戴舒適、安全性高,且被證明擁有良好的近視控制效果,隨著兒童青少年近視發病率不斷增高,導致兒童青少年成為使用主體。

值得一提的是,這個階段國傢正式開始對角膜塑形鏡進行強化管理。2001年,原衛生部、國傢藥監局出臺管理法規,對角膜塑形鏡進行了嚴格的監督管理。同時,國傢也在不斷提高對角膜塑形鏡的認可和重視。2018年,國傢衛健委發佈的《近視防治指南》,首次將角膜塑形鏡納入單純性近視矯正措施,認定角膜塑形鏡在近視防控方面的有效性。

3、發展階段(2018年至今)

就像指紋識別一樣,每個人的角膜也有唯一性。不過,第四代角膜塑形鏡的驗配要實現“因人而異”,需要依賴有經驗的專業醫生確定參數。由於有經驗的專業醫生數量難以滿足日益增長的近視防控需求,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角膜塑形鏡在近視防控中的應用。

隨著市場呼喚更加智能化的驗配方式,主打數字化的第五代角膜塑形鏡開始備受青睞,它主要依靠的是更先進的算法,能夠達到有經驗的專業醫生的水平,實現“量眼定制”,根據個人角膜數據進行自動的精準定制。眼下,第五代角膜塑形鏡已在不少國傢普及,比如在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國傢的數字化定制角膜塑形鏡比例,已經達到70%。

在國內,政策利好不斷給角膜塑形鏡打開發展通道。在技術迭代和政策推動下,國內的角膜塑形鏡市場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那麼,是不是隨便找一傢驗光機構驗配角膜塑形鏡,都能一勞永逸?並不一定。

深度觀察丨近視防控亂象下,角膜塑形鏡撬動百億市場的背後…

三大指標:驗配角膜塑形鏡的“奠基石”

少有人知道,角膜塑形鏡作為近視控制的一種有力手段,其核心的環節在於驗配階段。而驗配後能否有效延緩近視發展、是否會發生不良反應等,取決於三個關鍵方面:醫療資質、醫療團隊、醫療服務。

1、醫療資質——首次選擇的基礎條件

角膜塑形鏡屬於國傢規定的三類醫療器械,隻能在具有《醫療器械經營許可證》的機構驗配。同時,國傢對驗配機構的設備配置、醫生資質等都有嚴格要求。

因此,醫療資質是患者選擇某傢醫院的首要標準,也是基礎條件。並且,從角膜塑形鏡產業的高度來看,醫療資質也是從根源處解決合法合規性問題,消除亂象的關鍵。

另外,醫院是否被授予“全國角膜塑形鏡安全重點監測哨點單位”,也是患者選擇的重要標準,因為它承擔著推進角膜塑形鏡安全驗配指導、監控並發癥的職責,可以為角膜塑形鏡安全驗配、規范驗配及正確使用提供更有力的保障。目前,國內共有119傢角塑安監哨點單位,其中有河北省眼科醫院、中國人民解放軍武漢總醫院、愛爾眼科醫院(總共22傢,占比超1/6)等等。

醫療資質是一道門檻,是守護患者安全的防護線,是能讓患者放心,也是能提升品牌價值影響力、推動行業規范化的基礎。

2、醫療團隊——基礎條件之上,驗配好壞的硬性標準

醫療資質隻是基礎條件,醫療團隊才是決定角膜塑形鏡驗配好壞的硬性標準。

要知道,不同品牌的角膜塑形鏡,無論從材料還是設計來看,區別其實並不大,但是如果醫生給的參數不正確,醫療團隊的水平不夠,就容易造成近視控制效果不佳,甚至是眼球的損傷。

深度觀察丨近視防控亂象下,角膜塑形鏡撬動百億市場的背後…

一般來說,擁有更多專傢團隊的醫院,其醫學水平相對能讓更多人信服。

比如,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是國內領先的眼科專科醫院,其博士生導師楊曉教授曾在第九屆中國青少年兒童近視防控名師講堂上表示:“過去20年裡,臨床醫生發現角膜塑形鏡可以控制眼軸增長,大概能達到40%到60%的控制效果。而隨著近5年的研究結果發現,在將角膜塑形鏡優化設計後,其有效性能提高至80%。”這番言論,獲得不少人的認同,也提升了近視患者的防控信心。

另外,有的醫院的醫療團隊組成也能讓更多患者放心。在愛爾眼科醫院,配一副角膜塑形鏡會由5人組成的專業驗配團隊來完成,包括專科醫生、專業驗配師、專屬護士、24小時客服助理以及大數據監測質控人員,這就把驗配水平提升到更高層次。

至於配戴角膜塑形鏡的安全性,大傢最為關註的是感染性角膜炎的發生率。國際上報道的角膜塑形鏡使用者中,平均感染性角膜炎發生率為0.77‰,兒童為1.39‰。隨著角塑驗配在我國的逐漸規范,目前國內已有不少醫院的驗配安全性高於國際平均水平。

以愛爾眼科為例,其角膜塑形鏡不良反應率常年保持在0.21‰及以下,這樣的數據背後是完善的醫療制度、嚴格的醫療流程、優質的醫療團隊和先進的醫療設備發揮著支撐作用。

對於患者來說,在醫療資質的基礎上,醫療團隊的好壞直接影響著患者的心理安全系數和預期。

3、醫療服務——主觀體驗感的來源,進一步拉開差距的關鍵

如果說,醫療團隊是決定患者體驗的硬性標準,那麼醫療服務就是主觀體驗感的來源。

要知道,角膜塑形鏡不止是驗配這一個環節,而是一整套的從檢查到評估,再到個性化定制和復查隨訪的綜合性醫療服務,是一個完整的流程。因此,標準的專業流程及優質的全程跟蹤服務,是保證角塑驗配品質的“最後一公裡”,也是口碑持續發酵的動力。

在服務上,有些醫院服務比較出色,但是由於患者較多,不一定能讓每一個人的服務體驗都保持在高水平。畢竟,數據顯示,2021年,3275傢三級醫院接待了22.3億人次,平均每傢醫院每天要服務1865人次。

這些年,隨著觀念的變化,越來越多的人對服務體驗、復查便捷度提出更高要求,能滿足這些要求的醫院會獲得更多偏愛。比如,愛爾眼科等,除了能提供出色的精細驗配,還設有專人客服跟進後續的角塑配戴教學、復查提醒等等。

總之,醫療資質是基礎,醫療團隊是決定驗配好壞的硬性標準,醫療服務是進一步拉開差距的關鍵,這三大標準是驗配角膜塑形鏡的“奠基石”。在三個方面做到出色,才能獲得更多患者的青睞和認可,同時也能推動角膜塑形鏡行業進入更良性的發展通道。

結語

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會“用腳投票”,選出最讓自己滿意的機構。

在驗配數量上,大眾偏向選擇更省心、服務更好、綜合能力在線的醫院。在眾多醫院中,驗配角膜塑形鏡長達17年的愛爾眼科成為重要的選擇之一。近5年,愛爾眼科驗配量整體增長146%,今年被全球知名跨國型市場咨詢公司沙利文授予“中國角膜塑形鏡驗配量第一(累計超100萬例)”等系列認證。這背後,源於愛爾眼科在醫療資質、醫療團隊和醫療服務等方面的持續投入。

行業領頭羊能否保持領先位置,不僅關系大量患者的就醫體驗,更關系到整個行業的發展。這就要求機構不斷完善人才考核和培訓體系,設立技術標準,持續為行業創新探索,這樣不僅能給患者帶來持續的、優質的體驗,還能不斷推動行業發展。

來源:益陽愛爾眼科醫院

(編輯YH)

搜虎頭條, 发布者:天天娛樂,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sohunews.net/jiankang/1226.html

讚! (0)
Previous 2024年2月5日 下午10:58
Next 2024年2月5日 下午10:5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