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賣傢擺出“萬國好貨”!年輕人到新集市尋找兒時味道

來源:環球時報 【環球時報報道 記者 陳子帥 楊沙沙】臨近春節,寒冷的天氣也阻擋不了人們外出置辦年貨、趕大集的步伐。第一批回傢過年的大學生、城市裡的年輕打工人都在周邊尋找充滿年味的熱鬧集市。在這些集市

來源:環球時報

【環球時報報道 記者 陳子帥 楊沙沙】臨近春節,寒冷的天氣也阻擋不了人們外出置辦年貨、趕大集的步伐。第一批回傢過年的大學生、城市裡的年輕打工人都在周邊尋找充滿年味的熱鬧集市。在這些集市上,他們不僅感受到了“人間煙火氣”,找回了兒時記憶,還驚喜地發現,曾經相對低端的集市上出現了來自全球各地的美食,商傢賣貨形式也越來越豐富。

時尚賣傢擺出“萬國好貨”!年輕人到新集市尋找兒時味道

北京農展館俄羅斯攤位 陳子帥攝

從“農村盛事”到“萬國展會”

“趕集並不是老年人的專屬活動,我在小紅書上刷到了這個展會,就立馬來了。不一定會買很多東西,就是想來體驗下氣氛。”24日,在蘭州上大學的董同學來到“老北京年貨大集”提前感受下年味兒。

今年第28屆“老北京年貨大集”在北京全國農業展覽館(簡稱“農展館”)舉辦。走進場館,紅色的裝飾讓人感受到濃濃的年味,幾乎每個攤位和展臺前都擠滿了顧客。從裝在壇子裡的黑苦蕎山西老陳醋、新疆的大杏仁和香妃葡萄幹等地方美食,到景德鎮瓷器、巴基斯坦銅雕等工藝品,再到蒙古國的山羊絨大衣等服飾,商品種類繁多,應有盡有。組織方負責人張博淇向《環球時報》記者介紹道,本次年貨大集邀請了全國20多個省市的農民企業傢來參加,他們“把自己產的紅薯、橙子、大蔥等都搬來了”。

在離農展館不遠的2024北京(工體)年貨博覽會上,記者則感受到了濃厚的“國際化”氛圍。內加什來自埃塞俄比亞,他和一位烏幹達朋友把傢鄉的埃塞俄比亞咖啡、烏幹達蜂蜜帶到了中國北京的集市上,為了招攬客人,他們在現場還打起了非洲鼓。

《環球時報》記者發現,2023年,北京周邊出現不少大小集市,通州張傢灣大集、臺湖大集、朝陽區郎辛莊大集、通州董村集市……盡管北京小區周邊有各種類型的超市,但記者發現,許多人更愛趕集,每次趕集都可以用“摩肩接踵”來形容,尤其周末集市人山人海,很多年輕人拉著露營手推車,邊看邊吃邊買。

“逛集市最大的樂趣就是發現一些超市裡不常見的產品,比如關東煙絲、東北凍梨。”在北京工作10年的遼寧人劉迪告訴記者,跟小時候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農村集市相比,現在的集市更像是一個“萬國展會”,“小時候趕集是農村傢庭的盛事,後來進城上學,才發現跟城市商場超市相比,農村大集賣的東西相對低檔。但現在不太一樣了,小時候我們也不敢想象,有一天能在集市上看到日本的水果、美國的龍蝦,也許有一天北京大集也開始賣電子產品或者汽車,我一點也不會覺得奇怪。”

大學生的“螺旋飛天快樂老傢”

不少年輕人在社交媒體平臺上找“搭子”一起趕集。在一篇名為“大學生趕大集體驗!!北京難得煙火氣!!”的帖子中,發帖人稱,趕集簡直是大學生的“螺旋飛天快樂老傢”,一點也不膻的羊肉湯、比食堂還便宜的冰糖葫蘆、肥瘦相間鹵汁多多皮酥脆的肉夾饃……秒回小時候街邊的小攤,“性價比超高”。

第一批返鄉過年的大學生們開始在老傢的鄉鎮裡“回味”兒時地地道道的農村集市。今年21歲的吳慧華傢在湖南西部的一個邊陲小鎮,她傢樓下就有個綿延一條街的小型集市。“我們傢樓下的集市不僅有生活必需品,快過年了,也有人開始賣侗族炸粑粑等特色小吃,別的地方都吃不到。”吳慧華告訴記者,她小時候就跟著父母一個集市一個集市地“串場子”,有時候一周7天,5天都在趕集。

“講價”是中國集市文化的一大特色。在工體年貨博覽會的巴基斯坦攤位前,記者看到一位顧客正拿著巴基斯坦花梨木幹果盤和老板講價。老板烏麥爾要價500元,顧客想讓老板便宜點,一番英語砍價後,以450元成交了。“(來這兒)就圖個新鮮,價格還能接受。”一位正在挑選俄羅斯餅幹的老大爺對記者表示。不過,一對從北苑路來趕集的夫妻稱,“感覺價格有點貴”。

據商傢們介紹,年貨節上不少商品都在打折銷售。平時每盒68元的內蒙古牛肉幹,在集市上100元能買6盒,討價還價一番,也能拿下7盒。澳大利亞珀斯公司員工告訴記者,他們的巧克力在線上賣60多元一包,現在100元可以買3包,“算是讓利給老百姓”。

傢住北京朝陽區東三環的小趙,一早開車來到位於北京五環外的郎辛莊大集,他告訴記者:“集市有很多新鮮便宜的菜和水果,肉蛋奶也都有,我們采購一次,就足夠一周用的。”他給記者看剛買的草莓,每斤8.8元,而同樣品質的草莓,超市一般要賣每斤15元。“不光是圖便宜,在北京能體驗小時候趕過的大集,實在是太治愈了,尤其快過年了,這種煙火氣是在市內超市裡感受不到的。”小趙說。

中國人民大學長江經濟帶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休閑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王琪延24日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年輕人“趕集”已經超越了購物本身的意義,更多是為了追求一種休閑的生活方式,感受氛圍,愉悅自我。有些年輕人喜歡獨處,有些喜歡社交,而“趕集”滿足了後者的精神需求。

消費新場景催生商業新模式

隨著城鎮化的發展,一些縣城開始有規劃地將原本的一條街小集市,統一移到專門的農貿市場裡去。這樣小商販們聚集在一起,貨品種類更齊全,輻射范圍也變得更廣,吸引到周邊地區的顧客。

吳慧華老傢產的鑼鼓在周邊小有名氣,她爺爺也會制作鑼鼓拿到縣裡比較大的農貿市場去賣,附近的顧客都慕名而來。“有些貴州人聽說我爺爺的鑼鼓做得好,他們就通過各種渠道聯系上我爺爺,然後我爺爺會根據他們的要求,打視頻給他們展示,由此積累了不少熟客。”吳慧華告訴記者,他爺爺年紀大了,不會用直播、小程序等線上途徑賣貨,農貿市場是很好的交易場所。

去年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穩定和擴大傳統消費,提振新能源汽車、電子產品等大宗消費。為了迎合消費者新的消費場景需求,《環球時報》記者看到,北京一些超市也在大集上設立攤位,物美超市將羊肉攤位搬到了大集上,員工熟練地給顧客切片、剁肉。記者打開物美線上購物APP對比了一下價格,和超市當天售賣的價格一樣。

經常逛集市,記者也看到不少“熟臉”,有商販穿梭在不同集市擺攤。在北京周邊大集賣廣西米粉的李廣進告訴記者,自己幾乎每天都在不同的大集輪流擺攤,一般一個攤位費一天100元,一天下來能有2000多元的流水。最早在通州臺湖大集擺攤的“老北京鹵煮”老板娘告訴記者,自己的攤位經常有自媒體人來品嘗、直播,慢慢她的鹵煮有了點名氣。現在,她也跟著不同的大集擺攤,中午時吃鹵煮的人經常排很長的隊,生意火爆。

王琪延表示,隨著越來越多年輕人熱愛“趕集”,市集的主辦方和商傢應該在產品和形式上多創新,增加更多娛樂內容和樂趣體驗,引入更多新奇產品,這也可能是未來城市發展商業的新趨勢。城裡“趕集”的形式創新,具有三方面的效果:首先,方便城市居民的休閑與購物;其次,通過引入進口產品,助力經濟雙循環;最後,滿足老百姓生活需要,提升居民休閑活動品質。

搜虎頭條, 发布者:天天娛樂,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sohunews.net/meishi/10396.html

讚! (0)
Previous 2024年2月5日 下午11:23
Next 2024年2月5日 下午11:23

相关推荐

  • 答應我,有番茄的都去把它凍起來。

    家人們,學會這個再也不用吃外賣了!學會了這個,在做飯的道路上成功了一大半!這個簡直就是有手就會呀!用來做一個番茄金針菇蝦滑,蝦滑鮮嫩嫩,湯汁超級濃郁,這一份我可以把湯喝完!

    2024年3月1日
    80
  • 30年核心小吃技術分享,小吃背後都是一個真實的故事,先收藏

    #精品長文創作季#要打造一傢吸引顧客排隊的酥肉店,以下建議給你優質食材與精湛工藝使用上乘的肉類和其他原料,確保食材新鮮、無添加。精心研發酥肉的醃制配方和炸制工藝,以制作出外酥裡嫩、風味獨特的酥肉。獨特

    2024年2月5日
    180
  • 推薦一款年夜飯甜品~糯米紅薯團

    紅薯糯米團,春節餐桌老少都喜歡的甜品,春節要來了,年夜飯菜單備起來! 制作方法:紅薯去皮切片,加少量水,破壁機或絞肉機打成細膩的紅薯泥2.加入兩勺白糖,一勺蜂蜜,攪勻後再加入適量糯米粉,揉成一個較硬

    2024年2月5日
    120
  • 冬天最喜歡做這種一鍋煮,多種食材搭配,簡單省事,熱乎又好吃

    在寒冷的冬天,我最喜歡的就是做一鍋煮。這種烹飪方式不僅簡單省事,而且可以搭配各種食材,營養豐富,熱乎又好吃。一鍋煮的魅力在於它的方便快捷。在寒冷的冬天,誰也不想在廚房裡忙碌太久。一鍋煮的菜肴通常都是預

    2024年2月5日
    130
  • 探尋廣東陽江美食之謎:“陽西魚瑪”的誘惑與奧秘

    陽西魚瑪的制作奧秘。提到陽江美食,不得不提的就是那道熱門的傳統佳肴–“陽西魚瑪”。這道菜以新鮮的蝦、魷魚、鱔魚、蠔仔等食材為主,外層包裹面粉油炸,炸好後沾著香料食用,口感酥松香脆,鮮甜可口。今天,讓

    2024年2月6日
    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