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個白大褂,假裝是醫生!警惕網絡“偽科普”傷人

“每兩個人裡就有一個帶有幽門螺旋桿菌”“孩子用嘴呼吸是腺樣體肥大,一定要早治療”“尿酸高?看看這些後果……”在社交平臺上,類似的醫療科普屢見不鮮。極具沖擊力的視頻和渲染性極強的文案,常讓人感到自己仿佛

“每兩個人裡就有一個帶有幽門螺旋桿菌”“孩子用嘴呼吸是腺樣體肥大,一定要早治療”“尿酸高?看看這些後果……”在社交平臺上,類似的醫療科普屢見不鮮。極具沖擊力的視頻和渲染性極強的文案,常讓人感到自己仿佛已經“病入膏肓”。

半月談記者調查發現,一些社交媒體賬號打著醫療科普的幌子,誇大病情騙點贊,精準營銷賣產品。互聯網醫療科普本是技術普惠的高效路徑,卻成了傳播焦慮以博取眼球的“流量密碼”。

令人膽戰心驚的醫療科普

套個白大褂,假裝是醫生!警惕網絡“偽科普”傷人

“起初隻是胳膊疼,網上搜了搜癥狀,現在我確信自己是得了癌癥。”一個在網絡上廣泛流傳的段子,揭示了部分互聯網醫療賬號誇大科普、傳播焦慮的現狀。

江西的歐先生患腸胃疾病多年,前不久,他在短視頻平臺刷到一位平臺認證為北京三甲醫院消化內科醫生的科普視頻。“本來我的腸胃功能就脆弱,刷到說每兩個人就有一個帶有幽門螺旋桿菌的視頻內容,立馬就引起了我的關註。”他說。

“本以為受過高等教育的我能夠用互聯網成為帶娃高手,沒想到越看越焦慮,越看越害怕。”陜西省西安市寶媽趙女士說,自己生育後,在社交平臺、短視頻平臺上關註、搜索了不少育兒視頻,結果一些視頻讓她“看了就睡不好覺”。“比如好多個賬戶說孩子睡覺用嘴呼吸就是腺樣體肥大,要手術,我就看自己孩子在用嘴呼吸,當時就很擔心,直到找醫生看過說沒有什麼問題,才不擔驚受怕。”

“偽科學”內容也屢見不鮮。來自北京的年輕媽媽王女士說,她在短視頻網站關註了許多育兒賬號,後來慢慢發現這些育兒賬號主體身份混亂。有的育兒自媒體賬號名叫“某某育兒經”,賬號認證主體不具有任何醫療教育背景,卻經常發佈一些所謂的育兒知識,例如“多吃葡萄能讓寶寶的眼睛又大又亮”“喂糖水退黃疸”,王女士半信半疑。

套個白大褂,假裝是醫生!警惕網絡“偽科普”傷人

“這些自媒體動輒就有十幾萬瀏覽量,把我們都搞糊塗了。”王女士說,有的育兒自媒體甚至熱衷於拍攝各類短劇,為了增加可信度,套個白大褂就裝作是醫生,自導自演一些就診情景,嚴重誤導傢長。

醫療科普套路多

套個白大褂,假裝是醫生!警惕網絡“偽科普”傷人

在歐先生瀏覽的視頻左下角,有一個名為“幽門螺旋桿菌專病中心”的鏈接,點擊該鏈接後,跳轉到一傢互聯網醫療服務平臺。歐先生說:“我不清楚在視頻上附鏈接是平臺行為還是醫生行為,總之頁面顯示的內容跟那位醫生毫無關系,也不是醫生所在醫院的網址。”

半月談記者在歐先生提供的短視頻平臺上搜索相關醫療科普內容發現,經常會在視頻左下角出現其他平臺的跳轉鏈接。裡面除了針對相關疾病的知識科普,還帶有在線問診功能,根據圖文、視頻、電話等問診方式和醫生資質的不同,收費從幾元到上百元不等。

套個白大褂,假裝是醫生!警惕網絡“偽科普”傷人

快手相關負責人介紹,醫療“偽科普”都帶有非常顯著的動機,通過塑造專業身份,冒充醫生,抓住人性弱點,誘導用戶花錢咨詢或高價買藥。

來自上海的謝先生2023年初在搜索平臺瀏覽口腔相關內容時,頁面不時彈出“權威專傢在線問診”提示。“當時牙疼得厲害我就點開了。”謝先生說,系統首先要求將性別、年齡、病情等基本信息錄入,然後他花費30元選了一位自稱是三甲醫院的醫生。

令他沒想到的是,進入咨詢頁面後,隻能向醫生提問幾個問題,若想進一步咨詢,就要加醫生的微信。“本來我都已經付了錢,但加醫生微信後,還讓我轉賬10元才能繼續咨詢。”他說,微信問診結束後,醫生給他開了藥,並讓他回到最初的問診平臺,通過該平臺提供的鏈接去購藥。

偽科普危害大,整治須加強

套個白大褂,假裝是醫生!警惕網絡“偽科普”傷人

近年來,“互聯網 醫療健康”發展迅速,有效整合了醫療資源,改善了患者就醫體驗。我國短視頻用戶數超9億,越來越多患者通過短視頻獲取健康知識。然而,“偽科普”陰影下,患者上當的代價不僅是金錢損失,更有人付出了健康的代價。

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骨科副主任醫師周松告訴半月談記者,去年一位年輕病人父母找到他,說患者聽信一位自稱是名老專傢的話,吃了半年網上宣傳的“祖傳秘方”中成藥,不僅沒有治好原來一側股骨頭壞死癥,甚至引發了雙側股骨頭壞死。

“有些藥品,特別是網上賣的一些中成藥,既沒有國傢統一批號,又沒有生產廠傢等詳細信息,屬於三無產品。”周松說,一些醫生並不隻是科普,可能還帶有推銷產品、藥品或是招攬病人等目的。

此外,有些機構會跟醫院或醫生建立合作關系,幫助他們打造網絡人設、運營個人賬號。

從事互聯網營銷策劃多年的趙強說,這些賬號在積累到一定粉絲後,會走一條“漲粉—帶貨—變現”的商業路徑。“簡單來說就是先將賬號塑造成專傢、過來人,通過圖文視頻吸引流量,之後通過私信免費贈送治療方法、加入粉絲群等手段,實現帶貨變現。”

多位受訪社交平臺醫療板塊負責人表示,對於流量的迫切需求,會使這些“偽科普”持續與平臺監管策略對抗。“比如有賬號用循環背景素材直播,並通過評論、貼圖等方式非正規導流,平臺識別難度較高。”

對抗“偽科普”傷人,患者也需要增強自我保護意識,去醫院官網對醫生進行身份驗證,以及通過互聯網醫院接受正規的線上診療服務。此外,對於患者“投訴無門”的尷尬處境,應明確相關責任主體部門,建立權責清晰的市場監管機制,維護患者的合法權益。

來源:“半月談”微信公眾號

搜虎頭條, 发布者:天天娛樂,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sohunews.net/jiankang/18970.html

讚! (0)
Previous 2024年2月5日 下午11:37
Next 2024年2月5日 下午11:3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