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吾愛敦煌》:一首定義偏差的虛弱暮氣的抒情詩

關於《吾愛敦煌》:一首定義偏差的虛弱暮氣的抒情詩《吾愛敦煌》,這是一部久違的峨影集團作品,實在失望到無以復加。私以為這是一部本來應該拍好,極有藝術底蘊和時代意義的現代歷史傳記大片。這部電影不僅僅是對於

關於《吾愛敦煌》:一首定義偏差的虛弱暮氣的抒情詩

《吾愛敦煌》,這是一部久違的峨影集團作品,實在失望到無以復加。

私以為這是一部本來應該拍好,極有藝術底蘊和時代意義的現代歷史傳記大片。這部電影不僅僅是對於樊錦詩事跡的傳達,就對從常書鴻先生開始的幾代敦煌人都會有巨大紀念意義。

關於《吾愛敦煌》:一首定義偏差的虛弱暮氣的抒情詩

敦煌的藝術魅力,保護敦煌文化,傳承敦煌遺產的無上功德,原則上就不是一個人,也不是一代人的事。在電影的臺詞裡,這意思也多有呈現,樊錦詩,本來是一個理想的焦點,可以透過她的事跡串起整個三代“敦煌人”,記錄一批值得紀念的群像,可如今的電影居然如此輕浮虛弱,完全搞成了一個既不是文化紀錄片,也沒有拍出故事片味道的四不像。

哪怕是講述樊錦詩的事跡,也頗為不清不楚。全片充斥著濃烈的抒情贊美詩韻味,但看下來卻非常別扭,很不是滋味。

這部電影的編劇/導演苗月,此前作品有《十八洞村》《黃文秀》,多少能夠感知其藝術的成色。對於敦煌和樊錦詩,顯然想要表現:女性特征和敦煌人的獻身精神,這兩個標簽多少就對敦煌有不小的“定義偏差”。

揣摩編導感覺這是體現戲劇性的“沖突點”,所以樊錦詩開頭作為一介女學生去到敦煌,一臉懵懂無知的樣子,被常書鴻先生一番點撥,此後就成了一個不顧傢的愛人和母親;後半段她當上單位領導,對待一個想要抽空請假返傢看兒子的下屬,依然提出要先完成工作再回傢的“鐵血紀律”。盡管這可能是事實,但很淺薄。

反觀,片中短暫呈現過段文傑先生在大談挖掘人才時,段先生人傢先就想到要把樊錦詩的愛人彭金章先生“挖”到敦煌!包括樊錦詩後面也面對一個年輕女生,還是希望帶著“愛情”來工作,這不與前面的觀點大為矛盾,甚至矯情做作?

關於《吾愛敦煌》:一首定義偏差的虛弱暮氣的抒情詩

拿愛情說事,編導當然清楚這在敦煌事出有因,可全然沒有為觀眾提前梳理敦煌研究的背景,這對“敦煌人”的概念是標簽化的,甚至是凌亂的。不但沒有對敦煌人物和敦煌文化的起到弘揚和理解,幾乎走向反面,簡直要成為片中樊錦詩對某位公司老總的批評那樣——對商業化敦煌的控訴。

樊錦詩提到敦煌的“愛情”,不僅是她自己的感悟,從常書鴻先生開始就是雙宿雙棲。他第二任妻子李承仙也一直在敦煌工作,直到1982年他們調入國傢文物局。段文傑先生的愛人龍時英雖然不是一起的研究人員,但她也在當地教書。還有史葦湘和歐陽琳、孫儒僩和李其瓊……所以這個提法在“敦煌人”是有相當的淵源,並不算是矯情。

可該片對敦煌文化的維護意義,怎麼就反復提及常先生所謂千年老人和後世子孫必須要照顧贍養這麼教條式概括?作為一座享譽世界的人文寶庫,片中除了大量攝影鏡頭的浮光掠影式呈現外,幾乎就沒有什麼情節涉及一些具體介紹,比如一句說爛的多元文明交匯,怎麼在敦煌呈現的?假如默認觀眾全都是高知人群,大傢對敦煌底蘊早已爛熟於心也就罷了。但私以為,這樣過於“詩意”抽象的表達,其實恐怕更接近對敦煌傳播的草率處理。多做一些耐心的強調和介紹,相信並不是對電影一種過分的要求。

就像影片開始的樊錦詩是什麼背景下到敦煌?單純是從北大畢業,服從工作安排那麼簡單嗎?又或者因為樊錦詩論籍貫是浙江人,而常書鴻是出於“鄉情”特意拉樊錦詩要加以栽培?事實上50年代末,日本舉行了第一次敦煌國際文化藝術交流展,常書鴻、李承仙等代表中國敦煌研究所前往參加,中日雙方當然都把一些成果進行交流,我們傻眼了,正所謂過去流傳的一句老話,敦煌是在中國,但敦煌研究在世界。

關於《吾愛敦煌》:一首定義偏差的虛弱暮氣的抒情詩

為此,常先生才希望大力推動敦煌研究。可當時是沒有人才嗎?段文傑、史葦湘等那一批人當然全都在,可從50年代末開始,幾乎陸續都卷入了大大小小的風波,四散於周邊農村下放勞動。假如了解一下酒泉附近有一處大名鼎鼎的某某溝,應該就知道了。

再如對當年原子彈研究的背景有所了解,50年代後期一度中蘇聯合專傢團隊對敦煌附近的大漠戈壁有過青睞,險些把那裡作為基地!有些往事不能表現,固然理解,但這樣復雜的背景,確實就是常先生會希望有像樊錦詩這樣的年輕人來敦煌的原因,同時也是怎麼重新把敦煌的保護和研究提上日程的歷史轉折點。

單純認為常書鴻、段文傑等那批人從40年代就投身敦煌,到60年代初少說已經二十來年,敦煌為何感覺還是什麼都沒有,到底做了些什麼?所謂歷來贊許的老一代學者精神,他們究竟在圖什麼、爭什麼,沒有一個背景輪廓,完全就成為空泛的口號;他們當然不是概念性的老一輩人都吃苦耐勞,當時敦煌並沒有想象中的“重視”,這一點還可以對比命運類似——更加虛無飄渺、被質疑過有啥意思的西夏文物。

所以50年代的大量工作隻是基礎性修補和加固安全措施,也就是影片一度提到的“修洞子”。經過日本展覽後,常書鴻感到著急了,因為我們的研究大大落伍了,因此想要加快推進研究工作!

影片的呈現,樊錦詩如何到敦煌參加工作的完全突兀,具體怎麼在展開工作的也沒有涉及,就連當時怎麼修補修復洞窟的,同樣都沒有表現……這樣的一個人物形象,說她在敦煌從事保護和研究工作,感覺就存在很大的問題了。

影片是由樊錦詩的旁白在一通通地抒發感慨,完全偏離了想要表現的樊錦詩是作為“敦煌人”——後來她的名言是“敦煌的女兒”,這多少就是與眾不同。這個不同完全是因為敦煌本身的與眾不同,除了有厚重底蘊,它需要保護者、研究者快速的壯大,這樣的文化傳承與弘揚有一種緊迫使命感!

當然不是說樊錦詩不該呈現母親妻子的一面,可單純的刻意呈現不僅是不尊重人物,也沒有尊重歷史。因為樊錦詩絕不是表面上的“工作忙”!敦煌工作者的特殊性,她到底那時候在“忙什麼”,電影沒有表現出來。這樣牽強地刻畫她沒有把母親妻子的身份盡責,如何具有說服力?

關於《吾愛敦煌》:一首定義偏差的虛弱暮氣的抒情詩

從中間起,樊錦詩搖身一變成了敦煌研究院的負責人。就像前面提到過樊錦詩批評過度商業化開發,敦煌為何會引起一股探討商業化的風波?今天來看好像是理所當然的現象,可在歷史的角度卻是很微妙的,恐怕真相並不那麼理所當然。

哪怕這部影片再敷衍,假如對照開頭的六七十年代段落,甚至到八十年代前期,守護敦煌的工作者們都還是顯得相當寂寞和門庭冷落的。為何從九十年代之後,貌似一下全國乃至全世界都關註敦煌了,就因為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敦煌就火了,這真的符合歷史嗎?顯然編導又進行了一段頗為偏差的認識。

盡管八九十年代是逐漸面向開放,可假如回憶一下,電視、廣播,甚至報紙傳播,原則上覆蓋還很有限,更別提傢傢戶戶是否可以輕輕松松全國旅遊。敦煌到底是怎麼傳播開的?就在被列入世界保護遺產的同時,日本人在中國拍攝了一部享譽世界的歷史電影《敦煌》,於1988年上映,為敦煌今後三十年的旅遊熱打下了紮實基礎。

不僅如此,隨後1992年,同樣是日本人聯合央視拍攝了紀錄片《絲綢之路》,正是影視媒介接連地鋪墊,這才形成從90年代到2000年後旅遊熱度逐年地升溫,以至於當地企業開始想要大搞商業開發。這就涉及片中企業傢吐槽,段文傑任職的80年代原則上還反對過商業開發(估計段先生也想不到當年《敦煌》電影會造就那麼大的中外影響力),然後樊錦詩接班也堅持保護的大原則,繼續反對商業化開發。

這段戲劇沖突是整個影片情節感染力最大的部分了。樊錦詩作為順應時代腳步的文化工作者,必須要設法兼顧,所以她帶領團隊加大了數字化開發和影視媒介的運用,包括限定參觀者人數和縮短參觀時間,把文博工作提升到一個新段位。

關於《吾愛敦煌》:一首定義偏差的虛弱暮氣的抒情詩

就目前的電影效果,不論對樊錦詩個人的事跡,還是對敦煌文化保護傳承的工作,影片都極其淺薄乏力,好像編導是要避免所謂流水賬敘事,想要以一種詩意化、浪漫化的方式呈現高度概括和情緒感染,結果同樣不倫不類。

敦煌題材或者絲路題材,我們一直是嚴重缺失的。當年八十年代的那部電影,從出資到編導演幾乎都是日本的,我們隻提供了地方場景和一些群演。這種感覺多少有些重復當年常書鴻先生第一次去日本參加交流展一樣的感受,我們的電影其實是忽略“文化”的,對弘揚敦煌有過什麼“責任感”嗎?

今天的峨影集團不論對敦煌的弘揚也好,對樊錦詩的稱頌也罷,乃至想要點出四川人對敦煌研究的淵源也行(段文傑、史葦湘、歐陽琳、孫儒僩、李其瓊等等當年號稱敦煌研究界的“川中七子”),原本是一個非常好、非常有紀念意義,也擁有好故事、好素材的電影,為什麼不願踏踏實實、接地氣地講出那兩三代敦煌人的巨大貢獻呢?

樊錦詩作為光輝楷模人物,本片卻繪就了一張華而不實、潦草之極的圖像,就像是存在於戈壁荒漠上,被風沙弄得朽壞不堪的石洞子,絲毫看不到本該是藝術精湛,內有寶藏的經典遺產。

我們的電影人啊,且不提在這樣的電影裡,對樊錦詩個人到底尊重不尊重,可對得起這電影拍的是具有世界影響的國傢寶藏——敦煌嗎?我們的電影人真的“熱愛敦煌”嗎?

搜虎頭條, 发布者:天天娛樂,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sohunews.net/yule/21735.html

讚! (0)
Previous 2024年2月5日 下午11:41
Next 2024年2月5日 下午11:41

相关推荐

  • 央視重點活動主持調整,龍洋撒貝寧是門面,王嘉寧張舒越屈居二線

    新生代主持人的挑戰與機遇在央視綜合頻道的新生代主持人中,王嘉寧和張舒越代表了年輕一代的活力與潛力。他們雖然在經驗上不及資深主持人,但帶來了新思維和新風格,符合年輕觀眾的口味。王嘉寧的清新形象和張舒越的

    2024年2月5日
    120
  • 50歲牛莉道歉,整容失敗被網友質疑,曾經的潘巧雲令人印象深刻

    不是所有的整容都會成功,至少在牛莉身上,是失敗的,就連網友都發問,以前的牛莉去哪裏了?怎麽和以前不一樣了? 50歲的牛莉,每年幾乎只有兩三部影視劇上映,雖然有戲可拍,但觀衆對她的印象,更多的是網紅的身份,而非以前塑造經典角色“潘巧雲”的牛莉了。 牛莉頻頻在短視頻上分享自己的美照,或許是美顔濾鏡的原因,又或者是整容的緣故,牛莉從圓臉變成了瓜子臉、圓潤的下巴變成…

    2024年2月7日
    270
  • 戴星:濟公三傑

    《口碑長今》作者:戴雲輝 《遊本昌演出速寫》作者:戴雲輝 《哪裏不平哪有我》作者:戴雲輝   “繁花”最近讓老爸一直處于興奮狀態,老爸對遊本昌老師的演技贊不絕口,五、六十年前,老爸與“爺叔”遊本昌是上海戲劇學院的校友,老爸在一次采訪爺叔時一見如故互相欣賞,畫濟公也是因此而起,“傳神”是遊本昌老師對老爸創作濟公畫的最高評價,活動時老爸帶著的濟公畫他都要拍照留存…

    2024年2月7日
    260
  • 總台《2024年春節聯歡晚會》完成第四次彩排

    春意濃 暖意融!中央廣播電視總台《2024年春節聯歡晚會》完成第四次彩排 大地回春,萬象更新。恰逢中國傳統節氣立春,2月4日,中央廣播電視總台《2024年春節聯歡晚會》順利完成第四次彩排。藝術與技術的融合更加深入,演員們的表演狀態更加飽滿。節目經過反複打磨日臻成熟,各環節銜接流暢自然,整場晚會充盈著春潮湧動、活力滿滿的氛圍。 陽和啓蟄,品物皆春。“春”的意象…

    2024年2月6日
    100
  • 在娛樂圈40年,和小21歲的女友結婚,郭富城即使變老也很有魅力

    聽說了嗎?由爾冬升大佬監制,麥啓光導演執導的電影《臨時劫案》已經在全國上映啦!這其中呢,有一位“講禮貌”的悍匪梅藍天,他是郭富城飾演的。 這位梅藍天不修邊幅,還有龅牙設計,反差感十足,讓人看了就想笑!郭富城大哥也坦言,這些年他塑造了很多嚴肅的人物,這次的角色真是充滿喜感,讓他感到非常興奮。 可能有些90後和00後的朋友們對郭富城不太熟悉,但對于70後、80後…

    2024年2月8日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