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狀元:百病皆由痰作祟,深度講中醫的「痰」,厚膩苔與痰濕重

谢老师笑了笑,开始解释:“中医经常讲‘痰’,可能人人都听说过,但不见得人人都很清楚‘痰’是怎么回事。

中醫狀元:百病皆由痰作祟,深度講中醫的「痰」,厚膩苔與痰濕重

「請問,謝老師,您剛才提到的有形『痰』和無形『痰』是怎麼回事呢?」小王一臉好奇地問道。

謝老師笑了笑,開始解釋:「中醫經常講『痰』,可能人人都聽說過,但不見得人人都很清楚『痰』是怎麼回事。痰,是體內水液停聚凝結而形成的一種質地稠濁而黏的病理產物。從中醫角度來講,『痰』分兩種:有形之『痰』和無形之『痰』。」

他繼續詳細解釋:「停留於肺胃,呈咯吐而出,看得見的痰,或凝聚於皮下肌肉、乳腺甲狀腺等能觸摸到的痰,中醫通常稱之為『有形之痰』。另外,看不見,觸摸不到,但通過病機分析能定性為痰的致病性質的,稱之為『無形之痰』。簡單點來說,「有形之『痰』,為咳咯而出,或嘔惡而出,容易被人察覺;無形之『痰』,不易被人察覺,只能從症測知,其病變和臨床證候,從內向外。」

有形痰和無形痰的分類也有說爭議

謝老師又補充道:「中醫界裡一些學者觀點認為邪氣是不潔之物,一旦進入水中就變得渾濁。不論何種邪氣進入水中,最終都會形成痰,而生成的痰都屬於污濁之物。可以說,痰的本質就是一種『濁水』,而與中醫里的『飲』是類似的,兩者只是在質地上有所不同。水是有形的,而痰同樣也是有形的。可以通過排出體外、被肉眼看見的方式來觀察有形的痰;而那些無法直接排出體外、停滯在體內某處的痰,雖然我們看不到,但同樣是有形的,只是被隱藏在內部罷了。因此,部分中醫家覺得有形痰和無形痰的分類並不妥當,更合適的說法應該是顯形痰和隱形痰。

小王聚精會神地聽着,一邊拿起筆記本開始記錄。他知道這些知識對於理解中醫的病理機制非常重要。

有形『痰』病會有明顯的症狀,根據這些症狀,可以有效地診斷早期疾病。而無形之『痰』引發的病症在人體的上下內外皆可發生,表現形式不定。」謝老師補充道。

中醫狀元:百病皆由痰作祟,深度講中醫的「痰」,厚膩苔與痰濕重

『痰』是從哪裡來

小王認真地問:「『痰』是從哪裡來的呢?」

謝老師微笑着解答:「中醫認為,『痰』的產生與五髒都有關系。脾為生『痰』之源,肺為儲『痰』之器。『痰』的產生主要與肺、脾兩髒有關。例如,肺中痰多因外邪侵肺、肺失宣肅、津液代謝異常形成, 如風寒咳嗽風熱咳嗽;還有體內素有痰根的,如哮病,但其病離不開內邪及外邪引動,兩者都是外邪或內邪『入』水膠織成痰。

小王思考着,深深吸收着這些寶貴的知識。他知道這對於將來成為一名出色的中醫醫生非常重要。

「脾主運化,即消化和運送營養物質至各髒器。如果濕邪侵犯人體,或思慮過度、勞倦及飲食不節,都能傷脾而使其失去運化功能,造成水濕內停留結成『痰』。」謝老師繼續解釋。

百病皆由痰作祟

「為什麼大家都說一句話『百病皆由痰作祟』,痰會成為這麼重要的致病因素呢?」 小王追問道,筆尖在紙上輕輕移動。

謝老師微笑,繼續解釋。「『痰』源於內髒功能的紊亂,是氣血運行不暢導致的病理生成物。然而,『痰』濕一旦形成,即可成為引發疾病的元兇,肆意遊走於身體各部位,製造不同的不適症狀。在頭部,引發頭暈目眩,甚至導致神志混沌;遊走至口腔,使口中黏膩發甜;停滯於咽喉,導致喉嚨仿佛有異物滯留;侵襲肌膚,則呈現體形肥胖、多汗且黏膩的症狀。

小王專心聆聽,一邊記錄着每一個細節。他感受到了師長嚴謹的態度,也意識到自己對中醫理論的理解還有待提高。

停滯在胸膈,誘發咳嗽伴有「痰」多、胸悶和氣喘;積聚在腹部,呈現肥滿而松軟的腹部;至關節,導致關節沉重、僵硬、肢體腫脹等症狀。『痰』如同一個混亂的破壞者,恣意遊走,給身體帶來各種困擾。」 謝老師的描述仿佛將『痰』在身體內的表現形式一一呈現在小王的面前。

「原來『痰』還有這麼多的致病表現呀。」 小王感嘆道,滿臉的好奇和嚮往。

怪病從痰治

「對,『痰』的致病領域涵蓋極為廣泛,說白了,所謂『痰』致百病就是這個意思。另一種觀點則是『怪病從痰治』,意思是很多奇怪的疾病,或者西醫沒有辦法的疾病,都可以從調理『痰』的角度入手治療,往往能夠取得出人意料的療效。」 謝老師語重心長地說着。

謝老師又補充道:「『痰』是百病的源頭,其引發的病症可以涵蓋多個方面,包括感覺異常,神志異常,如痴呆、癲狂等;體征異常,如肥胖、腫塊、癌腫等;髒腑組織結構損傷,如肺膿腫中風等;以及功能廢用,如機體萎廢等。實際上,百邪、百病均可導致『痰』『的生成。水液是人體最基本的攜帶物質和主要組成部分,各種邪氣侵入體內都會經歷「邪入水」的過程,最終形成『痰』。因此,痰只是在各種邪氣引起疾病過程中的一個伴隨病理產物,而且是不可避免的產物。一旦形成,「痰」又成為加重疾病的推動因素,同時也可能是誘發其他疾病的獨立因素。然而,其本質仍然是標志,是促使「痰」生成的邪氣和內部環境。因此,治療疾病不僅需要對痰進行治療,更要針對促使「痰」生成的邪氣和內部環境進行治療。

痰的顏色與辨證

「謝老師,痰的外觀主要是痰質與痰色,一般觀點是黃膿痰為熱、為實,白痰為寒為虛。但我發現在實際臨床中,並不是所有的痰都符合這個規律。比如,有些肺毀損的病人表現寒像,卻常年咳黃膿痰。這個現象讓我感到困惑,不知道該如何正確理解痰的病理特點。"

謝老師微微一笑,點了點頭,他深深地看着小王,言辭間透露着嚴謹和親切。

「小王啊,痰的特點確實有很多復雜性,不僅與痰質和痰色相關,還受到環境和體內寒熱的影響。有的中醫專家認為,如果一天中咳出的痰都呈黃色,那就是熱痰;如果早晨咳出的是黃痰,而其他時間是白痰,那就是寒痰。有的中醫專家,則主張白痰既可能是寒痰,也可能是熱痰。實際上,痰的本質水本身是沒有寒熱屬性的,水的寒熱是外部環境加諸其上的結果。痰作為水液代謝異常的病理產物,與水同源,本身並沒有寒熱之分,但其生成受環境和體內寒熱因素的影響。

小王認真地記錄下謝老師的每一句話,努力理解其中的深意。他追問道:"那麼,痰色與寒熱的關系究竟是如何呢?"

謝老師微微一笑,繼續解答:「換個角度來說,痰色的生成並非痰本身的屬性,而是與痰液生成過程中『邪入水』的附加有關。痰色並無寒熱之別、之性,卻常常被用來辨別寒熱。這其實是一種牽強的理解。水本身是無寒熱的,環境的改變和體內寒熱才會影響痰的質地。如果我們能夠減少對痰色的過分依賴,而更注重其他辨證的依據,或許結果會更直接、更客觀。

小王點點頭,心中豁然開朗。他覺得自己受益匪淺,對痰的辨證有了更清晰的認識。謝老師看着小王專注的表情,感嘆道:「小王,你是個聰明的學生,記得要在臨床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不拘泥於一種理論,才能更好地為患者服務。」

點擊,參看附《中醫入門:厚膩苔與痰濕重,注意髒腑病,講述背後的中醫原理》節選

謝老師又說:「舌苔的薄、厚可以通過'見底'和'不見底'來判斷。如果透過舌苔能隱隱見到舌質,我們就稱之為薄苔或見底苔;而如果無法透過舌苔看到舌質,我們就稱之為厚苔或不見底苔。

中醫狀元:百病皆由痰作祟,深度講中醫的「痰」,厚膩苔與痰濕重

薄苔

薄苔多見於疾病初起,表示病邪還在體表。而厚苔則主要反映邪氣的深淺和病情的嚴重程度。薄白苔則是正常舌苔的表現之一。」謝老師解釋道。

小王略微點了點頭,他暗自思考着謝老師的話語。他漸漸明白,舌苔的厚薄不僅僅是病情的體現,更是邪氣和正氣的交戰狀態。

厚苔

「舌苔的厚薄變化可以看作舌苔的消長過程。苔由薄轉厚,表示邪氣逐漸增多,病情在加重;而苔由厚轉薄,則意味着正氣勝過邪氣,病情在緩解。」謝老師補充道。

膩苔

中醫狀元:百病皆由痰作祟,深度講中醫的「痰」,厚膩苔與痰濕重

謝老師微微一笑,又解釋道:"膩苔和腐苔都主要表示痰濁和食積的情況。膿腐苔則更多見於內癰。關於機理分析,膩苔的形成多是由於濕濁內蘊,陽氣被遏制,濕濁痰飲停聚在舌面上。舌苔厚膩的情況多與濕濁、痰飲、食積有關;舌苔白膩而不乾燥,患者自覺胸悶,多是脾虛濕困,氣機受阻;舌苔白膩而滑,表示有痰濁、寒濕內阻,陽氣被遏制,氣機受阻;舌苔黏膩而厚,口中有甜味,說明是脾胃濕熱,邪氣聚集上泛;舌苔黃膩而厚,則表示痰熱、濕熱暑濕等邪氣內蘊,腑氣不暢。"

謝老師稍微停頓了一下,又解釋道:"至於腐苔的形成,多是因為陽熱過盛,胃中穢濁的邪氣上沖,聚集在舌面上,主要與食積胃腸或痰濁內蘊有關。膿腐苔多見於內癰或邪毒內結,是病情嚴重的表現。當腐苔逐漸消退,薄白新苔開始生長,這表示正氣勝過邪氣,胃氣逐漸恢復,預示着疾病的好轉。但如果腐苔脫落後無法再生新苔,說明胃氣已經衰敗,這屬於無根苔的情況。"

搜虎頭條, 发布者:搜虎頭條,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sohunews.net/jiankang/301453.html

讚! (0)
Previous 2024年3月26日 下午3:08
Next 2024年3月26日 下午3:0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