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家庭,真的不要給孩子投資太多

給孩子最好的富養不是一味在物質上滿足,而是為孩子創造一個富足的精神世界,讓孩子無論在何時都有乘風破浪的勇氣。

普通家庭,真的不要給孩子投資太多

家裡什麼條件,就怎麼養孩子

給孩子最好的富養不是一味在物質上滿足,而是為孩子創造一個富足的精神世界,讓孩子無論在何時都有乘風破浪的勇氣。

作者 | 楓子

看見女兒歇斯底里朝我吼叫的樣子,我真恨不得抽自己一耳光。

女兒生日這天,我特意買了她念叨了很久的蘋果手機做禮物。

不曾想,她竟因為買的不是最新款而大發脾氣:「你要買不起就別買,整個老款的打發誰啊!」

我耐着性子哄她,手機性能都差不多,買老款可以省下不少錢,到時候攢着給她買電腦。

她卻半句都聽不進去,大聲嚷嚷道:「我不管,誰叫你這麼沒用,掙的錢都不夠用!」

那一刻,我的心拔涼拔涼的。

當媽後,我秉持着「再苦不能苦孩子」的教育理念,在女兒身上沒少投資

我自己節衣縮食,但掏錢送女兒見世面、買名牌連眼都不眨;

全家月入不足三萬,但我還是咬牙把她送進最好的私立學校,給她最好的教育。

我曾堅定地認為,給女兒最好的是理所應當的。

但女兒此刻的一聲聲嘶吼,一句句指責,卻讓我陷入了沉思:我一直以來的富養,是不是錯了?

普通家庭,真的不要給孩子投資太多

普通家庭,真的不要給孩子投資太多

其實,我早就應該發現,一味地用錢給孩子鋪路,只會滋長孩子的虛榮心,讓孩子陷入盲目的攀比。

女兒現在不過14歲,可她的拜金意識已經逐漸泛化到各個方面。

從衣食住行到吃喝玩樂,她言必談品牌和價格,只要稍微便宜的東西就一概排斥。

平日裡,她花錢也總是大手大腳,1200元一雙的鞋子,說買就買。

花錢就像潑水一般,和同學出去玩,一下午就花掉三五百。

我曾勸她要省着點花錢,她卻反過來問我,不是你跟我說,要吃好用好嗎?

現在看來,這都怪我錯誤的教育,讓她在所謂的「富養」中迷失了自我,讓她誤認為自己是「富二代」。

想起教育家三川玲的告誡:不要把孩子塑造成家裡的另外一個階層。

窮家富養,只會養出不知生活疾苦,一味索取的孩子。

作家劉小念分享過一個真實故事。

有一對工薪階層的父母,雖然收入不高,但堅持照着富二代的標准去配置孩子的生活。

結果卻只養大了孩子的貪婪和欲望。

雖然吃穿用度沒得挑,孩子還是經常質問他們為什麼不買個大房子讓他養狗。

有一次,就因為找的課後班不是一對一教學,孩子說什麼都不肯去上。

父親苦口婆心和他算賬,他竟怒目圓瞪,朝父親吼道:「誰叫你是個窩囊廢,生得起,養不起!」

後來在得知父母一直在勒緊褲腰給他最優渥的生活時,他第一反應,也不是感動,感恩,而是憤怒。

憤怒父母的無能,憤怒父母讓他丟了臉,因為在他看來,父母年收入不足百萬,就是原罪。

砒霜可成藥,糖多能害人。

錢總有花完的一天,但養大的物質欲望,卻回不去。

窮家富養,只會讓孩子的欲望和貪婪,墜落為永遠填不滿的深淵。

普通家庭,真的不要給孩子投資太多

非洲草原上有一種紅蜘蛛,剛出生就要吃東西,母蜘蛛就將食物團成團,供它們吃。

可是,這種蜘蛛胃口很大,吃完還是餓。

這時,母蜘蛛就會由着小蜘蛛爬在自己身上,啃食自己,直至被吸成一具空殼。

窮家富養,本質也是一樣的。

一味地用物質餵養孩子,當物質被啃噬干淨的時候,孩子就會啃噬父母。

網上就有位父親,從小對女兒百般疼愛,全家省吃儉用,卻竭盡一切給女兒最好的物質條件。

為了供女兒出國留學,掏空家裡全部積蓄;

為了讓女兒過得舒心,一萬三的工資給女兒一萬一,自己一日三餐就饅頭配鹹菜

可女兒還是經常透支信用卡,父親不過勸她節約一點,她竟公然網暴疼了她二十幾年的父親,怒斥道:「老傢伙,養不起本仙女當年你就別生啊。」

何其悲哀!

父親含辛茹苦,她熟視無睹;父親掏心掏肺,她狼心狗肺。

普通家庭,真的不要給孩子投資太多

還有山東濰坊這位老奶奶。

她平日裡連肉都捨不得買,兒子找她要錢買游戲裝備她卻說給就給。

二十多年來,她慣着孩子,要什麼,就給什麼。

結果「富養」出來的兒子,四十多歲了,仍一事無成。

每天如同寄生蟲一樣,花着母親僅3000元的退休金,在家不是吃就是睡,要麼就是玩游戲。

可憐老奶奶到70多歲的高齡,還要為了給兒子找份工作四處奔波勞累。

普通家庭,真的不要給孩子投資太多

沒有哪個孩子天生懂得體恤父母。

父母把自己當提款機,孩子就是碎鈔機,只會一輩子不成器,一輩子趴在父母身上敲骨吸髓。

再看看在機場被兒子連捅9刀的母親。

為了滿足兒子汪佳晶的高消費,她不僅節衣縮食,耗盡家中積蓄,更是不惜貸款也要力保兒子能有最體面的生活。

兒子留日5年,她債台高築,再也拿不出錢。

最後得到的卻不是兒子的體諒,而是持刀相向。

普通家庭,真的不要給孩子投資太多

教育家馬卡連柯說:「一切都給孩子,犧牲一切,甚至犧牲自己的幸福,這是父母給孩子最可怕的禮物。」

窮家富養,不僅餵大了孩子的欲望,也賠上了孩子的品行。

他們不會理解父母的辛勞,也不在乎。

他們一邊向父母無限索取,一邊又對父母毫無感激。

一旦父母再無力滿足,他們就會心生怨恨,對父母惡意相向。

普通家庭,真的不要給孩子投資太多

南京師范大學教授酈波曾說:

「真正的教育是,再富也要苦孩子。你見哪一個人才不經歷人生坎坷?孩子需要有正常的磨礪,而不是只給他各種卓越的條件。」

對普通家庭而言,最好的教育,應該是家裡什麼條件,就怎麼養孩子。

盡早讓孩子知道家庭條件有限的事實,吃一點生活的苦,感受一下父母的不易,孩子才能在生活的錘煉中學會奮斗,敢於擔當。

就像那個被眾多網友贊揚的11歲男孩。

因為深知爸爸掙錢辛苦,一到暑假,他就跑到店裡幫爸爸看攤位。

普通家庭,真的不要給孩子投資太多

每天從早上7點,一直干到晚上12點,爸爸在裡屋烙餅,他則頂着烈日看管三個攤位。

從切餅、上稱到包裝,整個過程一氣呵成,嫻熟得像一個大人。

有人問他累嗎?

他說:再累也沒有爸爸累,沒有苦就沒有甜。

有人誇他是個好孩子。

他則坦誠道,哪有什麼好孩子,都是鍛煉出來的,我干這個,是因為能幫爸爸分擔一下。

談及未來的想法,小男孩更是說:想好好學習,希望能走出一條路,讓爸爸過上好生活。

寵兒多不幸,嬌兒難成才。

躺在蜜罐里的孩子,永遠不會懂得拼搏和進取的滋味。

泡在社會這片海,品嘗酸甜苦辣,孩子才會體恤父母的辛苦,懂得努力的意義。

「北大灌餅父親」彭勇,就經常對兒子彭翔宇說,我們只是普通家庭,無法去跟那些富裕家庭比,但我們的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裡,要得到什麼,得靠自己的雙手努力去掙。

彭翔宇銘記父親的教誨,從小就特別懂事能幹。

每天一有空閒,他就會守在父母的小攤上幫忙,灌餅、掃地、洗灶台、擺食材,樣樣都干。

普通家庭,真的不要給孩子投資太多

也因為深知父母的艱辛和生活的艱難,彭翔宇在學習上總是異常刻苦。

最終靠着極度的自律,和不懈的努力,叩開了北大的校門。

很認同一句話:好的教育是靈魂的建設,不是金錢的堆砌。

物質的富養,不如賦予孩子優秀的品質,培養孩子獨立行走世間的能力。

惟其如此,孩子才能學會用自己的雙手,創造出自己的富足人生。

普通家庭,真的不要給孩子投資太多

認識到自己錯誤的教育後,我思考了很久:今後,我應該給女兒什麼樣的物質和教育?

我想,最重要的是——讓女兒在真實的生活中成長。

我不再為她屏蔽生活的本來面目,也不再透支家庭,給她超出自己能力范圍內的生活。

當然,我會好好愛她,給她精神上的富足,培養她正確的三觀,教她獨立的能力。

唯有這些,能伴隨她一生,成為她披荊斬棘的武器,給予她行走於世的底氣。

就像主持人梁繼璋給孩子的一封信中的那句話:

「當你長大之後,我供養你的責任已經完結,以後你要坐巴士還是奔馳,吃魚翅還是粉絲,都要自己負責。」

點個贊吧,願父母們都懂得對孩子在精神上慷慨,物質上適當克制。

搜虎頭條, 发布者:男孩派,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sohunews.net/qinzi/116619.html

讚! (0)
Previous 2024年2月11日 下午10:48
Next 2024年2月11日 下午10:4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