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真格了!新一輪「京校外遷」,突然拉開大幕

新一輪「京校外遷」來了。日前召開的2024年京津冀教育協同發展論壇透露,北京地區15所部屬高校將向雄安新區疏解,其中北京交通大學、北京科技大學、北京林業大學、中國地質大學4所高校的雄安校區已於去年底正式開工建設。

文|凱風

央企外遷之後,部屬高校也開始動了。

01

新一輪「京校外遷」來了。

日前召開的2024年京津冀教育協同發展論壇透露,北京地區15所部屬高校將向雄安新區疏解,其中北京交通大學、北京科技大學、北京林業大學、中國地質大學(北京)4所高校的雄安校區已於去年底正式開工建設。

動真格了!新一輪「京校外遷」,突然拉開大幕

前不久,國家層面明確要求「在京部委所屬高校、醫院和央企總部分期分批向雄安疏解」,如今高校外遷正在全面拉開大幕。

部屬高校,是我國高校的第一梯隊。

目前全國共有3000多所高等院校,本科院校1270所,但部屬高校僅有110多所,而北京一地就占了1/3強,這些高校多數都是211高校和雙一流大學。

如果這些高校能夠向外遷移,無論對於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還是區域教育均衡發展,都是好事。

好的大學,一直都是爭搶對象。

近年來,隨着創新驅動成了高質量發展的動力之源,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進入頂層設計,科教的重要性有增無減。

在此背景下,一眾城市興起了「拚命建大學」、「瘋狂搶高校」的爭奪戰。引進港澳高校合作辦學,吸引985高校異地辦學,爭取名校建分校或研究院,爭搶「國」字頭高校……不一而足。

不過,隨着官方一紙令下,叫停部屬高校、中西部高校到東部跨省異地辦學之後,留給各地的空間就只剩下港澳合作辦學、省內名校建分校、自建大學等為數不多的可能。


動真格了!新一輪「京校外遷」,突然拉開大幕

而「京校外遷」,為這輪高校爭奪戰,帶來了新的可能。

這讓人想到50多年前上一輪「京校外遷」。

1969-1970年,基於當時特殊形勢,包括中科大、中國石油大學、中國地質大學、中國礦業大學在內的13所在京高校外遷移到地方,安徽、陝西、河北、湖北、河南等地成了主要承接者。

改革開放之後,這些高校,部分回到北京原址辦學,部分兩地辦學,部分留在了地方,中科大就是代表

京校外遷,與之前的「三線建設」一道,為許多大學欠發達省份打下了高等教育的基礎,並為後來的騰飛創造了更多可能。

不同的是,上一輪京校外遷分散到多個省市,而這一輪部屬高校搬遷,立足的是京津冀一體化的大局,主要的落腳點在於雄安新區

雖說雄安新區並不完全等同於河北的一分子,但眾多部屬高校落戶,勢必有助於河北打破沒有「雙一流大學」本部的歷史,為「山河四省」的大學之困扳回一局。

02

哪些「京校」會被遷往雄安?

近年來,隨着京津冀一體化戰略全力推進,疏解非首都功能,成了北京乃至全國的頭等大事,央企總部和部屬高校搬遷正是其中關鍵的一環。

自雄安新區設立之初,央企總部外遷就已拉開大幕。

目前已有包括中國星網、中國中化、中國三峽、中國電子、中國船舶、中國稀土在內的眾多央企總部搬離北京,雄安新區、上海、深圳、武漢成了主要承接者。

雄安新區則是最大受益者。據不完全統計,目前雄安新區已有4家央企總部,引進央企二三級子公司34家,各類子企業及分支機構達200多家,央企總部數量僅次於北京、上海。

動真格了!新一輪「京校外遷」,突然拉開大幕

央企總部外遷之後,就輪到在京部屬高校了,不存在任何逃避的空間。

當然,京校外遷,並非首次出現,早在雄安新區設立之初就有傳聞,但哪些高校外遷、全部搬遷還是異地辦學,一直都懸而未決。

最新的消息是,未來將有15所部屬高校向雄安新區疏解,但完整名單仍未見披露。

動真格了!新一輪「京校外遷」,突然拉開大幕

不過,根據公開報道,目前已經確定的,至少包括北京交大、北京科大、北京林大、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等首批搬遷高校,以及去年底獲批建設雄安校區的北京理工大學

而根據各高校規劃及相關報道,北京郵電大學「十四五」發展規劃曾提出部屬雄安新區建設,而北京語言大學則表示「推動北京校區和雄安校區協同布局、協調發展」。

這意味着,北京交大、北京科大、北京林大、中國地大、北京理工、北京郵電、北京語言等部屬高校都在疏解之列。

還有更多的部屬高校,在路上。

03

京校外遷,究竟是整體搬遷,還是只是新建一個校區?

上一輪50多年前的「京校外遷」,多數都是整體搬遷,即使新建校區的,最終也都留在當地,成了獨立辦學的新高校,為地方增添一所實實在在的新大學。

中科大,就是典型代表。中科大成立於北京,系中科院的直屬高校,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京校外遷浪潮中,最終落戶安徽並留在了合肥。

時至今日,合肥能拿下最具含金量的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能在芯片、新能源、新型顯示等新興領域有了一席之地,背後不無中科大的貢獻。

這一次京校外遷,到底是全部搬遷,還是簡單的異地辦學,仍舊存在疑問。

按照最初的表述,上述高校需要在2035年之前全部搬遷完畢,似乎隱含了整體外遷的設想。

不過,面對這一解讀,上述高校回應稱,建成雄安新校區後,不會整體搬遷,而是北京校區和雄安校區將「一校兩區,協同發展」。

動真格了!新一輪「京校外遷」,突然拉開大幕

換言之,京校外遷,似乎只是新建一個雄安新區,而北京校區仍舊存在,校本部大概率也不會動。

如果一切仍舊保持現狀,這就與中山大學深圳校區、南京大學蘇州校區、東南大學無錫校區等做法別無二致,均屬於名校建分校的范疇。

不過,央企總部外遷,一開始也面臨重重阻力,但最終都得以全力推進,而且不是新建一個雄安總部或武漢總部難麼簡單,而是全面搬遷,最終實現央企總部的整體遷移。

這就是改革魄力所在,也是京津冀一體化最令人期待之處。

所以,無論央企總部還是部屬高校外遷,都非一次性行動,而是剛剛拉開大幕,一切尚在進行時。

04

我國高校格局,已經多年沒有變化了。

當下大學地理格局的形成,是歷史上幾次高校大調整帶來的結果。

第一次是1950年代的院系大調整 ,部分大學院系被撤並,一眾新的工科院校誕生,傳統大區中心成了最大受益者。

第二次是三線建設時期 ,基於備戰和均衡發展的需求,大量高校、科研單位、工廠向中西部地區遷移,這一時期,成都、重慶、西安等西部中心城市成了受益者。

第三次是京校外遷。 1969-1970年,基於當時特殊形勢,包括中科大在內的13所在京高校外遷到安徽、陝西、河北、湖北、河南等地。

不過,近年來,隨着城市經濟格局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一些 東部經濟強市,開始拚命建大學 ,或從零起步,或引進知名大學的分校,試圖改變這一格局。

深圳、蘇州是其中的佼佼者。藉助強大的財政實力和產業競爭力,兩地吸引了一大批985高校跨省辦學, 哈工大深圳校區的錄取分數,甚至超過了位於黑龍江的本部。

然而,隨着 「禁止跨省異地辦學」 的禁令下達,這條路子也逐漸走不通了。

之所以從嚴,原因是高校跨省開辦分校,最大受益者往往都是沿海發達城市,中西部地區面臨人才流失的困境,更不利於教育均衡。

不過,雖然跨省異地辦學被叫停,但仍留了三個出口。

一個是基於粵港澳大灣區融合發展的考慮, 鼓勵港澳高校在珠三角開設分校。

港澳高校綜合實力穩居世界前列。根據QS2023大學排名,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科技大學等6所高校躋身世界前100。

這些高校,都不乏在珠三角建設分校的考慮。 目前,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香港科技大學(廣州)已正式開始招生,香港大學、香港理工大學、香港城市大學的內地分校也在有序推進中。

二是省內開設分校,雖然也在嚴控之列,但仍有相應空間。

根據教育部文件,「確需設立省內異地校區的,由省級人民政府統籌,納入本省高校設置規劃,嚴控數量、嚴把條件,按照隸屬關系履行審批程序」。

無論是中山大學深圳校區、南京大學蘇州校區,還是剛剛完成更名的東南大學無錫校區,都屬此類。

三是在京部屬高校向雄安遷移。

北京科技大學等4所部屬高校選址的塵埃落定,標志着新一輪 京校外遷 的開局。

與幾十年前的13所京校外遷落到各地不同的是,這一次主要布局在於雄安新區 ,但遷移來的資源,無論是央企總部、高校還是其他機構,最終必然惠及整個河北省。

這是雄安的機遇,也是河北的機遇,更是京津冀地區新的機遇。

搜虎頭條, 发布者:搜虎頭條,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sohunews.net/shenghuo/176010.html

讚! (0)
Previous 2024年3月2日 上午1:29
Next 2024年3月2日 上午1:30

相关推荐